English

“典当”精神赞

1998-12-10 来源:光明日报 赵畅 我有话说

著名越剧演员茅威涛在削去一头青丝出演越剧《孔乙己》时说:“从艺那天起,我就等于典当给了越剧,茅威涛这三个字和越剧紧紧联系在一起,我已没有退路。”

对艺术工作者而言,真要把自己“典当”给所钟情、追求的艺术,是多么的不易啊!艺术工作者,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之神,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、富于七情六欲的人,他们有家庭,有自己的业余爱好,他们同样需要与社会交往,他们同样需要享受一般人应该享受且正在享受的一切。如此,那么要令文艺工作者把自己“典当”给正在从事的艺术,从此而少却了对家庭的照顾,抑制了自己的业余爱好,减少了社会的交往,失却了本该有的享乐,这不是一种自我压迫,一种悲苦疾痛吗?

然而,艺术自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,艺术山巅的登临,艺术风光的饱览,只属于那些不畏陡峭山路、不畏艰难险阻的人,必然属于那些筚路蓝缕、苦心孤诣的人,也永远属于那些甘心忍隐、乐于奉献的人。

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,要永葆自己的艺术青春,要令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在广大观众心中留下难以磨灭、回味隽永的印记,真正撩拨起观众的兴奋点,就必须像茅威涛所说的那样:不要“在台上重复自己”,亦就是说,艺术工作者必须勇于战胜自我,敢于超越自我;时时摆脱老角色的痕迹,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形象。然而,言及超越、创造,假若没有一种对艺术孜孜以求的献身品质,没有一种对艺术苦苦求索的“典当”精神,行么?要令艺术形象富于个性、富有感染力,艺术工作者就必须按著名导演谢晋要求的那样,自觉做到“断念”,做到清心寡欲,除了艺术而无所追求;就必须“全身心的投入”,要目不旁视、心无旁羁,善于体验生活、积累生活,积极进入角色、跳出角色,潜心体悟形象、塑造形象。

艺术作为反映时代历史的一面镜子,自然需要时代提供“源头活水”,反过来说,艺术更要责无旁贷地能动地去反映当今这个大改革、大发展的时代。与此同时,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,为了各种艺术形式的长盛不衰,和着时代发展的节拍、历史前进的步伐,艺术形式本身自然亦呼唤着改革——因为唯有改革,才有活力;唯有改革,才有出路。然而,不论是哪种艺术形式和手段的改革,都得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理解、认同和参与,尤其要依恃广大文艺工作者以“典当”精神为心理支撑来一同研究、一齐探索、一道开拓,少却了这个过程、这个前提、这个基础,那是不可言改革,也是改革不了的——说白了,艺术就会有走到尽头抑或走到死胡同的那一天,信否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